冬去春来代表什么生肖?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寅虎。 为什么呢? 首先,“冬去”对应“春来到”时间上“冬去”就是农历的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立春又是24个节气之首。 那么,这年冬天就开始于冬至那天,立春又正好处于正月初一前后。
其次,“春来到”对应“老虎醒来”。为什么呢?“春”字可以拆解为“三阳”,正月建寅,立春正是三阳开启的时候,而古人以寅申巳亥为四马,以子午卯酉为四兔;又以地支相合取象,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申子辰三合水局等等;还以十二地支寓人事,子为阳极,为万事之始,为万物之父,故称“元首”、“首尾”;丑为阴极,为万物之母,母壮则子强,所以称“母虎”或“女虎”。 这里的“春来到”就可以理解为阳气生发,大地回暖,草木萌动。
当然,从谜题本身来讲,可能更合适的是选一个“日”字来作为谜底。但“日”字在谜面上明显会泄露谜底信息(如“一日之计在于晨”),有损谜面艺术性。而用“寅”字作为谜底就很好解决谜面的这个缺陷了,而且与“冬去”也相互契合。 最后,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记录时间的。 现代人类使用公历,把一天平均分成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这是“时计”法。而我们古代使用的是“日晷仪”计时的,它通过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来计时。 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会产生一个问题——当太阳偏斜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误以为“时间没变化”或者“时间倒退了”。这在“子”时和“未”时表现的特别突出。而“寅”时恰恰好规避了这个问题。 “寅”时指凌晨3点到上午9点。当太阳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运动时,“寅”时刻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而当太阳由南向北运动时,“寅”时就会明显缩短,而“末”时也显著延长。“寅”时既避开了“以为时间没变”的错误判断,也避免了“认为时间倒流”的错觉。“寅”时恰好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一年四季的时间长度其实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春季”和“秋季”时长各有不同。而我国古代采用的“阴阳合历”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农历”了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