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属什么?

历舒菡历舒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也叫“五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思考方法,从金、木、水、火、土五个具体形象的物象,得出“五行”。“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篇》中。五行最早是用来表示五种物质,在《尚书·洪范篇》中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朴素的物质构成了天下万物,五行理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无论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也都以五行理论为重要框架,或在这一框架内展开自身的解释体系。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五行思想渗入后,为等级特权制度辩护,为镇压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武装起义提供理由。如汉代法律就体现着五行的观念。

五行学说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开始思考世界万物是如何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世界万物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他们所思考的最基本问题就是生和死、损和益、盛和衰等,由此产生了五行的思想。在《尚书·洪范》、《左传》、《国语》及《山海经》等古籍中,已见其端倪。到了战国时期,五行学说不仅有了相当广的流传,而且具有较大的影响。五行学说的创始者,西汉纬书称是伏羲,《汉书·艺文志》则云子卿作。子卿不可考,“五行”思想至荀子方始系统化。以后的阴阳家邹衍将“五行”盛衰说施之于政治领域,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其后,阴阳家的“五行”说又传至墨、儒、道等各家。墨子认为“今天下乌乎而知其暴也?古之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老,使教其丁壮,领之以义,使老且智者,与少若愚者,必以强执弱、柔乘刚、重断轻、贵侮贱。如此者,犹未可也。……是以天下乱。……当是时也,民务执利而无让,其家足以安,又无以知乐,惟兵是用。……是故,诸侯莫不相恶也,大夫莫不相贼也,……天下之民相杀不违,强胜而不禁。众相伐,小相吞。城廓甚固,男女相守不分离,父子不相见,兄弟不相亲。横坚数十岁,不能相解,世之苦极矣。是以内之谋外,外之谋内,舍龟与兆,五藏之吉,与药石必用。……夫乱世之所以猛厉忿争,以攻不义也。……以天下之合权攻一,亡。何故?不相爱。”

墨子的“五行”思想,在中国“五行”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段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关键的河段。“五行”思想经过墨子的发展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的主要思想渊源,也成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核心概念与术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