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属什么五行?
其实,“五方”的说法,最早并不是指的方位(东南西北中),而是与季节相对应,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 五行的说法,也不是后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对应的,而更原始的含义是“生成”与“造化”的意思——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在《尚书·禹贡》一书中就有对五方的具体描述: “导畎导沇(yǎn),东至于岱宗。渎即渎即入于海。西逾梁山,南至沂泗,入于河。然后北出,播为十泗,东南会淮泗,入于海。导渭自陇西山行,径至华阴。东入河。导洛自熊耳山。东南注于瀍谷。又东注于伊。北过黄河。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伾。北过济、漯,入于河。又东北会濮阳氏之渎,入于海。又东北,导濡须水口,东注江。又北导河上陇,东汇河东,入于河,又东北至于汶,东入于海。” 从中可以看出,古人是按照水的源头、水流动的方向以及经过的地方,把天下分为“五方”,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
再来看古人的关于东西南北中的解释和划分方式: 按照古书上的记载来理解的话,南方五行属火,因为春季是火的“余气”的缘故,所以春天的时候南部的温度要比北部高一些;而秋天的时候则相反,是因为秋季是火的“衰气”……如此往复循环。 所以古人将位于南部的那座最高的高山定为南方,也就是“衡之南”,取衡乃准也之意。 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 为什么说它是最南的一座呢? 因为按照古代的地理概念,长江以南都被称为了“南”。也就是说在周朝之前,所有的长江流域都被称为南方。 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土主要在西部、北部,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将全国分成了36郡,其中在长江流域设置有4个郡,分别是江南、江夏、蜀汉、衡南四个郡。 这四郡的名称中都带有“南”字,这也正好印证了古代南方的疆域范围包括了整个长江流域的事实。 根据现在的地图来看,湘江从岳麓山上蜿蜒而下一路向东,最终到达洞庭湖,再从洞庭湖流向东海。
周朝时的长江下游地区,大致的范围就是今天湖北湖南两省的这一大片土地。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时,设立了荆州刺史部,下辖七个郡国。其中的一个郡就叫做长沙国,治所在今长沙市。长沙国下辖5个县,其中最繁华的一个县名叫“长沙县”。 此后2000多年间,这里的郡、州、县的名称虽然多有变化,但无一例外都是以“长沙”二字命名。由此可以得知,古时候的长沙确实处在最南方那座高山之下,属于“衡之南”之地。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题主问题的看法和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