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什么生肖?
“青黄不接”指的是什么?这个短语中的“青”和“黄”又分别指代哪个节气? 答案:“青”代表的是“谷雨”,“黄”代表的是“白露”。 这是因为在传统农业社会里,谷雨是播种的季节,而白露则标志着秋收的开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青”对“黄”的另一种说法是“春雨惊春清谷天”里的“青”(雨)对“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里的“黄”(露)。 “寒露”是反映冷热变化的节气,“霜降”则是反映物候变化的节气。霜降前后,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气肃而凝,阴盛阳微,故有“露结为霜”之说。
“霜降”对应的花信是“菊花与山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的说法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这里的“露结为霜”,其实指的就是“草木不凋,冷风不起”的“秋冻”状态。所以古人说“霜降不生草木”。 所以从“寒露”“霜降”到“立冬”以前,都是万物渐寂、百草枯萎、木叶飘零的时序特点。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中除了“大小寒”和“霜降”,其他节气都包含了“立冬”这个节气的成分在内——“立,始建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六节气里面,其实都是蕴藏着“立冬”的气象信息,即“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开始结冰”、“大雪纷飞”,冬至一阳生,小寒气温升。 因此也可以这样表述“立春”的含义:“立春阳气转,雨水雁北归。” 也可以这样表述“惊蛰”:“惊蛰雷声发,春分花发赤。” 当然还可以这样表达“清明”:“清明雨纷纷,谷雨麦逢辰。”等等等等……以此类推。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往往是建立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活动之上的。了解一个节气的“关键词”,往往只需要掌握这一个词语就足够了。如“立春”的关键词是“阳气”,“立夏”的关键词是“阳气生发”,“立秋”的关键词是“阴阳消长”,“立冬”的关键词是“阴阳转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