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子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为了树立自己思想的权威性,都极力推崇本家的起源,以此证明本家学说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就有以水、火、木、金、土命名的五德终始说。
后来汉武帝采纳了道家黄老之学的建议实行“无为而治”,同时因为道家崇尚的本原论和阴阳学说能够很好的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因此被引用到了医学领域。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中首先提出了“阴阳五行”的概念并用来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首次阐述了脏腑经络与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由此诞生了“五行经络穴位疗法”并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那么按照这种观点来看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1. 行:有运行、旺盛之意。它代表了五行中某一现象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及趋势。比如“木行盛”代表了一个生发过程,“火行炎上”代表了一个阳气生长、蔓延的过程等。
2. 气:是指一种能量和动力。它是对应于“行”而言的。只有行动而没有力量,那么这一行为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气虚”就会“难行”。
所谓的“某行太旺”或者“某行衰弱”都是相对于人体来说的,是指身体机能的一种状态。 “五行太旺”或者“五行衰弱”则是指这些物质在体内运行的力度减弱,也就是动力不足,无法推动其他四行的正常运行,从而形成了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