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碧是什么颜色?
五色令中,青、赤、白、黑分别对应木、火、土、金。 《礼记·曲礼上》曰:“行,不辟(避)路,以目辨色”;《周礼》“司市掌察色”,注曰:“色,谓青赤白黑之色”。可见,上古时期对‘’色“”的认定与今日是有区别的——青黑并不属于‘’色“的范围。 ”五行“的概念出现较晚,在甲骨文中无”五“字,金文的”五“像以手举物形,表示”五个“的意思。小篆的”五“从文从吾,表示数之未尽的意思。所以”“五“是一个基数概念。
到了汉代,《论语·子罕》中的“五行”被解释为“金、木、水、火、土”之时,“五行”才完全成为一个定数。《汉书》则明确说明”五行“是指赤黄、青白、黑紫。又因为黑色包括的范围太广,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认为赤黄与黑色的表现力过于丰富难以判断,所以才用木、火、土、金来代替。于是,五色变成了四行,而原来的四行变成了两行——“赤黄”与“黑白”分属两个系统。
宋玉的《风赋》中已有“苍白”之称。后世逐渐以“青白”泛指一切白色,以“赤黄”泛指一切黄色。“天青色等烟雨”因此成了“青白”的专用。
至于这五种颜色的具体色调又是怎样的呢? 宋代苏辙说,“世以绛纱笼灯,微染绀色素,谓之“天青色”——这是天青。明代田艺蘅说,“若用泥金调朱砂,入铅粉,先熏后烘,谓之“赤黄”——这是赤黄。清代赵学敏说,“凡白蜜合铅粉,久则微青,谓之“藕丝糖”——这是藕荷色。他还说,“若纯用白矾石,以灰汁煮,不待色变,取出用冷水漂洗焙干,名为“白雪”——这是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