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字什么生肖?
“靠”字的字形结构变化多端,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形状的一类一个字形。以金文为例,“靠”字作“+_+/”,与“高”“嵩”等字同形;小篆作“+-+/”,变为上下结构;隶变后楷书作“+/+/”,变成左右结构了;而现代汉字中则一律为左中右结构——“靠”字从字形上来看变化极大,类似“高”字,而“高”属辰时出生者(上午七点——九点),正是苍龙七宿中的东方苍龙之首“角宿”所值之日。
古人将“角宿”所值之日称为“青龙节”或者“龙日”。所以,“角”“高”皆属龙日所生。《礼记·月令》上有“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其日甲乙,其帝大皞伏羲氏,其神句芒,执绳直,……是月也,命野虞举土,出何食,献功祭。”其中的“甲”指的就是“角宿”中的第一星——“亢”。又因为“亢”又写作“庚”,所以甲又被称为“阳庚”。可见古代“甲”或“阳庚”都代表青龙首宿“角宿”,而“乙”对应的是“亢宿”,也就是今天的“乙”,古文字“乙”即像“亢宿”之形。
由此可证,古代的“甲”和“申”都是代表龙的时辰的属相。而“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居首位,如《诗经·大雅·大明》就有“维司命兮,莫耶升遐。昭假杳冥,灵妃素女。云何君兮,命彼南指。”其中的“司命”指的是代表生命的“子鼠”。同样,“寅”也是代表着生命的属相。 那么,“午”“未”呢?其实,“午”就是“马”,而“未”为“羊”。为何这样划分?
先来看“午”“未”在甲骨文里的书写形式——“午”的甲骨文作“/-/”,象两条卧着的龙,“未”的甲骨文作“/-/”,形状与“午”相同,但上面一横的长度表示的时间段却比“午”要短一些。
我们知道,十二生肖中每两种属相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好是一个时辰,比如“子”“丑”间隔一个时辰,“寅”“卯”间隔一个时辰……“午”“未”如果也和“子丑”一样每个属相间隔一个小时的话,那么“午”必定是在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此时太阳高照,阳气最盛。然而,“午”的甲骨文字形却是两条卧着的龙,这和太阳当空照的现象显然是不相符的。
事实上,“午”的本字不是“午”,而是“仵”,而且表示的意思是“阴盛阳微”的意思。“午”是“仵”的误笔。为何说“午”是“仵”的误字?原因就在于“午”“未”的甲骨文和金文书写形式都一样,而“仵”的金文作“/+/”,明显和“午”的形状不一样。“午”是零声母字,“仵”是鼻音字,按照上古音韵的规律,这两个字不会出现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午”就是“仵”的误字。
同理,“未”为“羊”也是“牝”的误字。为何这么说?原因还是在于“未”和“午”的甲骨文和金文完全一样,而“牝”的金文作“/+/”。且“宀”“辛”“羊”三字的上古音均为支系,根据构形的规律,这三个字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所以,“未”就是“牝”的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