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字有没有五行之说?
有,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卜筮著作。这部著作以易经为原本,用“卦”的形式,阐述天地万物变化之道。其中的阴阳五行的道理,被后世用来占卜算命或者用以解释中医的理论基础。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这就要说到古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了。
在甲骨文中,树是这么一个样子(如下图): (注意看上面的图案,很像一棵树的纹理,这就是树木的象形文字表达方式。再仔细看上面的图案,它是由三个图案组成的:一个圆、一个竖线和一道斜线。这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了上古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圆表示天,竖线表示子午线,道斜线表示太阳由东往西的运行轨迹——事实上确实如此!)
古文字中有许多事物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的,比如:屋、高、头、手、足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汉字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没有变。所以文字的演化最终能还原成图像——这就是现在的象形文字。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事界,无论什么物体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可以分成五个部分。于是五行就这样诞生了:金木水火土。 这样分的方法其实是有根据的。在《周礼》中就有记载: “凡牧之治,一曰治神,二曰治气,三曰治力,四曰治化,五曰治民。” 这就是将事情分割成五步来完成的意思。当然这种分割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的知识——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是分步完成的,而且人的身体也是按五步完成新陈代谢的。
到这儿我们就可以理解五行到底有什么意思了: 金对应西方白虎,代表肃杀、刚强; 木对应东方苍龙,代表生发、柔和; 水对应北方玄武,代表润泽、智慧; 火对应南方朱雀,代表炎上、礼义; 土对应中央龙尾,代表厚德载物、中庸。 这就是五行的基本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