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月几号入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立秋后,万物不再肆意生长,秋意渐显。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凉爽;接着,早晚温差增大,白天有阳光时,地面的温度仍然很高,早上和晚上则明显变凉,出现白露;等到深秋来临,寒蝉声渐弱。
虽然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并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季。“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正是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阶段,此时节仍以高温为主。
随着“处暑”节气到来,气温开始逐步下探,“秋老虎”逐渐淡去,真正属于秋天的时节才刚刚拉开序幕。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对于北方大多数地区来说,立秋以后几乎不会再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而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在闷热之中。人们在感受秋天到来时,也会有所差别。 随着节气推移,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日照时间缩短。从立秋到霜降(10月8日),通常会有4次降温。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降雨会对气温造成影响,下雨时,地面热量被冲刷,白天所得不到补充,气温就会降低;雨停之后,空气温度会持续降低,因此会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除了自然温度外,人们的体感温度还会受到风速、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当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时,人会感觉冷;反之,则会感觉暖。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晴暖”“炎夏”和“秋燥”交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