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与美国建交?
十八世纪后期,美国获得独立,它对于华贸易的兴趣越来越浓厚。1784年 2月,美国第一艘来华贸易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起航开往中国。1784年8月28日,中国皇帝乾隆接到广州管事者报告:“今年7月14日,有一北美国船开来粤,该国未通,情形茫然,合即迅速请示如何办理。”皇帝的批示是“听其贸易”。1785年5月28日,“中国皇后号”从中国返航美国,经过十个多月航行,8月26日返回纽约。美国国会为此特别举行庆祝大会。
同年12月,第二艘帆船“肯塔基号”起航来华,接着第三艘“加那利号”、第四艘“宾夕法尼亚号”也相续而来。来华美商一方面把山货、毛皮、楠木、紫檀等运到中国内地去出售,一方面在中国采购生丝、茶、瓷器、药材、砂糖等货物出口。
当时来华美商为了发展贸易,必须取得中国政府指定与外国商人贸易的“十三行”商人的合作,广州“十三行”的大班伍秉鉴与来华美商保持密切的业务关系。伍秉鉴先后收容和帮助过“新堡肯特号”、“三合会号”、“约翰逊.肯特号”、“华盛顿号”、“玛丽.安号”等十艘发生海难的美商船上的船员和乘客,并帮助他们采购货物。伍秉鉴还先后与“中国皇后号”船主吉布逊、“肯塔基号”船主丹妮尔、船长哈特曼、“加那利号”船主加菲尔德合作经营茶叶。
这些“合作”是行商替外商代理采办货物。当然,作为报酬,外商需付佣金5%-10%,有时外商委托行商购买物品如象牙、古玩、工艺品等不付佣金,但这些物品购买以后运入外国,在市场上销售能以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出售,行商的经济利益是很大的。因此,行商对于美国商船海难后需要帮助时是不遗余力的。伍秉鉴曾把一艘美国商船遭海难的54个孤儿收容抚养并送他们上学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