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五行属什么属性?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基本元素组成的。 人们用五行相生的规律来推演事物的变化,并用五行相克的原理指导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中医治病会考虑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而风水师看一座房子也会先看其五行分布是否和谐。甚至在现代物理学中,也有物质波等理论是以五行相生相克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其实就是把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五种类型,并且在这五种类型的背后赋予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
五行学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百家争鸣,各国都用本国语言书写,没有统一汉字,因此出现了“形”与“五行”这种文字。 “行”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写作“”,金文里写作“𢆰”或“���”,小篆写成“之行”,行书里又变成了“⿸[辶]”,一直到今天使用的简体汉字“行”都是“之行”两字的演变结果。 而“形”字在金文里的字形是“㫘”,到楷书变成“形”,直到现在都没有太大变化。可见“行”“形”二字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那么五行具体指的是哪五行呢? 木——树木花草之属; 火——太阳之火; 土——大地山川之属; 金——金属矿产之属; 水—河流海洋之属。 中国古人根据物体之间相互之间的特性,将各种东西都归入五大类之中,并由此产生了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木生火,是因为温度升高使木质干燥点燃成火;水生木,是因为水滋润了木使其成长茂盛。当然这里面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极为深邃复杂的系统。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楠(nán)木就归属于木行的范畴。 我国古时常用楠木制作器物,比如帝王的棺材叫“楠棺”,皇家宫殿的大门用楠木做材料,被称为“楠宫”,皇帝的龙袍面料中含有楠木,以至于皇帝穿的龙袍被称为“楠服”。由于楠木材质优良,因此还有“国宝楠木”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