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丞相指什么?

伏秋桦伏秋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丑”相配,形成“寅木”; “卯”“辰”相配,形成“巳火”; “午”“未”相配,形成“申金”; “酉”“戌”相配,形成“亥水”。 这样一一相配,正好将十二地支全数分配在十二属相之中了。 然后,再分别与十干相配,形成了“甲子”、“乙丑”等组合。 这就是说,每个生肖都配有两组干支,每组有五个完整的文字符号。这五个字互为阴阳,其中两个阳干一个阴干,组成了八字中的日干(也叫日元),另外三个是月干、时干。这样,生成了下列八个字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 …… 接下来把年月日时的干支按照上述方式依次排开,这样就生成了40个干支组合,也就是40种天干地支的年份。

然而,我们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古老国度,古人对于年份的称谓并不是简单依据干支排列的纯自然数,而是按“天干”、“地支”的顺序组成特殊的文字符号。例如上面所说的“甲子”年是“天干”中的第一个字“甲”与“地支”中的第一个字“子”搭配形成的。以此类推,“乙丑”年就是“天干”中的第二个字“乙”和“地支”中的第二个字“丑”搭配的年份。这样搭配的年份共有60个。

为了表示这一特殊符号的年份,古代人还根据这种年份的特点创造了十个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作“十天干”。同时,还根据六十甲子中每一个字所代表的年份特点,赋予其颜色、生活习性以及动物特征,如“甲子”年,甲子指的是农历正月,而正月又是万物复苏之季,故称“青牛”;又因“甲”为阳木,木逢春生发旺盛,所以又称为“绿虎”。再如“辛亥”年,因为“辛”为阴金,而十一月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阳气已退,阴气盛极,故为“白猪”。又因“辛”的方位在西方,西方在四季中属秋季,而秋季也是万物成熟之时,故又称“黄鸡”。这些奇特而有趣的称呼,只有我国才有,它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仰哲安仰哲安优质答主

12个动物中,龙最大;在龙之下有鼠和牛为第二层次的动物;第三层次的猴子、猪、羊、兔的排序就有点纠结了。 个人觉得是“前四”比较好:猴(王)猪(福)羊(祥)兔(月),因为它们是十二地支的前四。

至于后面的第四层应该排哪些呢?我倾向于把龙与蛇放一起,虎与狗放在一起,这样就有8种元素,然后按五行相生或相克来排列就可以了。 但这样的话第一层的龙的排位又成了大问题——龙在前4里,还是第5位上?如果排在前面的话其他几位的顺序会怎么安排呢?如果是按五行相生的话马应该是火生土而排在后面。 如果用金木水火土来说明的话似乎太单调了点……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习惯而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所设定的! 当然这种想法纯属臆测,并无任何科学性可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