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字五行属什么?
“败”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小篆中的“敗”字,上面是“艸”字头,下面是“贝”字,表示“败”的本义和字源。 现在简化了,把“艸”头去掉变成了简体字“败”,而偏旁也变为了提手旁(小篆中“貝”的字形与“巴”类似)。 但无论繁体还是简体,其字形的下部都是“贝”字。
《说文》:“敗,逃走。从辵、贝。”“辵”指奔跑的样子;“贝”像流出的汗水。合起来表示战斗或竞跑后流出的汗水滴落的意思。 也就是说,“败”字最早写作“敗”,表达的是竞赛之后失败的意思。所以,这个字最先应该归入“言”部(“辵”与“言”古文字形相近)。但现代词典把这个字列入“部首”中的“辶”部,显然是受普通话读音“bài”的影响(在普通话里“敗”读作第二声“baì”)。
“败”的本意就是打败仗,这跟“貝”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作为本义的“败”字,既不应该读作第一声“bēi”,也不该读作第三声“bài”。正确读法应该是第四声“bò”。 比如《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有这样一句:“权假逊交州牧,督诸军讨夷县。逊遣偏师救合浦。贼屯交趾,合兵围逊。逊奋击,破之。贼还入林中为营,逊引兵围攻。每战,身当先登。”这里的“败”读若“波”,即是“击败”之意。
后来“败”衍生了很多新的意思,如军事上的、体育上的等等,但这些新意大多来自文言词语或谚语,而不是“貝”字。 所以“貝”字根本不可能成为决定“败”字字义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