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有没有飞毛腿?

蓬馨萱蓬馨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 地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蒙古军攻打金国时使用的“铁炮”(用投石机发射的石弹),在攻城战中首次使用。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地雷,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土伦舰队叛变事件。当时,一支英国军舰在土伦附近海域巡逻时遭到袭击,英军大败,大量战舰被毁或丢失。英国人经仔细侦查后发现,原来敌人使用的炸药包和子弹里都包裹着一块细铁丝,通过弹簧作用触动引信,在射程内引爆。这便是地雷最早的雏形。

法国人很快将这种新型武器投入实战运用中。1793年土伦再度爆发海军叛乱,法军在海上设置雷区,阻止叛军进攻;第二年,拿破仑率军入侵意大利,又在热那亚湾内设置了大量水雷,使敌方船只不敢贸然进入。不过,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不是地雷的最大受害者。这个荣誉应该属于奥地利军队。1805年,奥军在北意莱滕菲尔斯附近的森林里布置了6000枚地雷,准备阻止拿破仑的入侵。可惜这一招并不灵光,地雷虽然造成很大伤亡,但拿破仑还是率部攻破了奥军的防线。

事实上,在当时地雷的主要缺点就是杀伤距离有限,对大型装备破坏力不足。直到1848年,才出现了一种靠远距离爆炸摧毁目标的地雷——水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利用水雷封锁了广州江面,迫使清朝政府签订割让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而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两国又先后把水雷应用于上海吴淞口和黄浦江的防堵。后来这种新式武器被俄国军队带到了远东地区。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太平洋上的旅顺口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10月24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击沉俄国太平洋舰队旗舰,造成重大损失。日军登陆部队趁势占领旅顺,但未料到俄军仍在港内潜伏着一支舰队并设置水雷。11月5日,日军开始炮轰俄舰,同时派出潜水员排除水雷。不料潜水员刚触碰到水雷的信号线,引爆了水雷,瞬间将日军旗舰“三隈号”炸成废墟,船体断为两截,数百名水兵葬身鱼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隈号沉没事故”。

这次惨剧促使日本人改进了技术,于是一年后在新加坡外海再次与荷兰水师交战,日军率先引爆水雷击沉一艘敌舰,随后又以鱼雷命中另一艘敌舰,终于取得了胜利。 而就在日军改进水雷的同时,另一项能远程操控、更具杀伤力的新式地雷也诞生了。

郑锶郑锶优质答主

在中国的飞毛腿导弹家族中,首先该说的就是“飞毛腿-B”,它是一种俄制的战术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60年代中期装备苏军。弹重4.05吨,长12.8米,最大射程300公里,战斗部重480千克,命中精度200米。“飞毛腿-B”导弹采用了液体燃料发动机,发射方式为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其中铁路机动型的发射速度更快,而且更加隐蔽,受地形限制更小。

由于“飞毛腿-B”存在着射程较近,精度不高等问题,所以苏联很快就开始了它的改进工作。这就是“飞毛腿C”,它加长了弹体,同时加大了燃料携带量,最大射程增大到450千米,而准确度提高1倍,达100米。该弹于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70年代曾大量出口外国。

中国在很早就引进了飞毛腿导弹,中国曾经进口过36枚飞毛腿-丙弹药,1985年,为了应对苏联可能的入侵,中国将从国外引进的“飞毛腿-B”导弹和其技术资料解体以后秘密运往四川成都。在四川成都郊区的一个军工厂内,在军事专家和当地军工厂的工程师及工人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仿制工作,并定名为东风-11。

而另外一条途径是从中东产油国处得到的导弹技术援助,从伊拉克得到一批“飞毛腿-B”,伊朗得到一批“飞毛腿C”。在1989年时,伊朗同中国达成了技术交流协定,双方互通导弹生产技术细节,从此中国仿制导弹的技术大大缩短了。1993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改进后的CSS-6导弹首次亮相,该型导弹主要变化是弹体上的配重条移至了尾翼根部,而导弹发射车也由6X6轮式底盘改变为了8X8大型专用底盘。而从长远来看中国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飞毛腿”的性能水准,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基于“飞毛腿”设计出了以M-6为基础发展起来的M-7和M-9两型导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