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我家宝16天开始腹泻,一天拉7、8次,便便绿色有泡沫,喂了益生菌,没见效(当时不知道可以试下蒙脱石散)。第二天开始吐,母乳,奶粉都吐,精神差,嗜睡,便便一次比一次稀,一次比一次多。
第三天带去看医生,说是肠炎,给开了思密达和一种消炎药,回来后就喂了一次,宝贝全吐了,后来不管怎么喂,宝贝都要吐,精神依旧很差,白天睡觉晚上闹,便便绿色的液体,很多很多……
那天真是害怕极了!马上又要出差,真怕是轮状病毒,会要宝宝的命啊!于是马上改航班,提前回去!回家后马上去医院,医生给开了一大包药,回家吃了,毫无作用还是吐,我快急哭了!医生又说要让吃抗生素,我坚持没给,太伤肠胃了。
回家后,听说喝胡萝卜汤能治肠炎,马上煮了一锅,给宝宝喝了,果真不吐了,第二天也没吐,精神明显好转。 后来每天给宝宝吃两次益生菌(以前没有吃的时候也一直在吃),还有含乳糖的酸奶(之前一直吃的无乳糖,担心宝宝会得乳糖不耐受),结果都很成功,便便逐渐成型,也不拉肚子了。
不过这个期间宝宝体重增长很慢,一个月只长了2两,原来一个周能长一斤呢。
所以说,宝宝腹泻千万不要着急,合理用药,正确护理,宝宝很快就会恢复的哦!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全身性疾病和消化道本身病变有关。由于婴幼儿本身肠道的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较年长儿与成人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导致腹泻的发生。
通常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每年6至10月是小儿腹泻病的流行高峰,病原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最多见。而冬季腹泻同样不可忽视,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小儿腹泻病被认为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寒冷的冬季不是急性腹泻的高发季节。
临床上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冬季腹泻并不少见,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在10月份至次年1月份最为流行。寒冷的冬季同样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引起冬季腹泻的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的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及致病性大肠杆菌。
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发育尚不完善的消化道负担较重,极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发生,因此婴儿易发生非感染性腹泻。一般秋季生的婴儿比春夏季生的婴儿相对不易患腹泻。
患儿常于捕喂后出现腹泻,严重者出现呕吐、脱水症状,轮状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8至12月龄,常于喂食新鲜果汁、生吃瓜果或饮用冷饮及乳品后发病。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呈蛋花汤样,质稀、水分多、可带黏液、无腥臭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病程一般5至8天。
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尽量口服补液,重度脱水静脉输液,可给予蒙脱石治疗,能吸附肠道病原,减轻腹泻症状,加速腹泻痊愈,一般无需服用抗生素。脱水症状明显或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无效者可静脉输液。
预防上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避免不恰当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避免鲜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人工喂养注意奶具的经常消毒,在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的秋冬季提倡母乳喂养更有利于防止婴儿腹泻病的发生,注意食品卫生。
生吃瓜果及饮用乳品应加温处理。母亲及看护儿童的大人要经常注意洗手,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婴儿。一般对于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应注意与健康儿童隔离,用过的便器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