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生人属五行中什么?
八字预测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门实用技术,它利用天干地支的五行生克制化来推算一个人的命运祸福,其中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干支,而每一个干支对应的时间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什么是时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宜对应现在的两个钟点。分别是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戌(19-21)、亥(21-23);每一时辰分为八刻,每一刻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这样一天就共有24个小时,而这24个小时正好和《易经》六十四卦的64卦相对应(具体可参考我写的这篇文章 「易学」二十四节气与六十甲子纳音解析)。 我们常听说“子午流注”,说的就是子午时辰,而在十二时辰里,有十个时辰是相对特殊的,为什么特殊?因为它们包含有一个“午”或者含有“申”字。为什么“午”和“申”的特殊呢?其实这跟地支藏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知道地支一共有六个:子、丑、寅、卯、辰、已;实际地支总共为十个: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
为什么会多一个?因为地支包含有一个“伏吟”的现象,也就是地支中含有一个或几个相同的干支。比如:寅中有甲木、丙火、戊土。亥中有壬水、甲木、丙火。还有午中含有丁火、己土等。 而“午”或“申”中含有相同的干支,所以它们在每一年的某一天同属一日,因此叫作“旬”。而这种同一天的情况,在农历里的每个月出现三次,所以在农历里每个月的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三十称为“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