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缺五行在哪补?
这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缺什么就在哪补,那如果缺的是木,是不是多植树就可以了? 其实也不是这样,我们说的五行是广义上的五行,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用来阐释生命运动现象的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是:金、木、水、火、土。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行其实是狭义上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它是古人根据天文地理总结出来的。 宇宙中天体运行和气候的变化对生命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五种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是相生相克的。
中医说的五行,其实是指五种情绪的兴奋状态,它对应的是情绪中的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而这五种情绪,在中医理论里是有对应的五行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悲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等。 所以你在医院里面看到医生给你开的药方子上面有一味药叫做“枳实”,这味药是什么作用呢?它就是治情绪的,它能够消除情绪当中的愤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你吃点枳实,就不生气了。而“枳实”这味中药,在中医理论里属于行气的药物,它能破气,同时又能导气,使气机通畅,所以它可以治疗因为气机不通引起的疾病。
那么反过来,如果你生气之后吃了枳实,气得消了,人安静下来了,这时候你的脾胃功能恢复了,自然进食就多了,胃口就好了,这就是悲胜喜(悲是减低喜悦程度的),喜伤心,因此能吃就能调节心情,让心脏的功能逐渐恢复。 所以我们常说“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句话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说“对因下药,因症施药”,这才是正确的治病原则。
而我们人是个综合的整体,不是单个细胞或者是单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应该是这样: 木生火,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而这的能量来源于可燃物(脂肪、蛋白质等)的氧化反应,而这个燃烧的过程是碳氢化合物在氧气里发生氧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水和二氧化碳都属于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的。所以说木生火是有道理的。
而火生土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烹调食物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温度,而温度只有燃烧才能产生,这就带来了热量,而热量正是土的特性之一。 而土又生了金,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有厚厚的一层土壤,而在土壤里有着丰富的矿物质,而矿物的元素主要是由土里的金属离子构成的,这些金属离子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起反应,而当它们与氧结合后,可以生成具有保护功能的氧化物(比如铁在有氧环境中会生成铁锈Fe2O3),这正符合金的特性。
而金生水也是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黄金是比较稳定的,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容易电离出氢离子和氧负离子,而金是非常大的阳离子,阴离子的氧化性无法破坏金的结构,只有氢离子跟金反应,形成氢氧化物,这种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很小,所以金不溶于水,而氢离子得电子变氢氧根离子过程是需要氧气的,这就给水中增添了氢氧根离子,从而使得水的pH值增加,成为了碱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