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保值吗?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点不太准确,应该改为“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能跑赢CPI吗”。 因为如果考虑通胀因素的话,我们手里的钱其实一直是在贬值的——通货膨胀一直存在,只不过有时候高一些有时候低一些而已。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变化情况。如果我们把钱放到基金里,只要所放的钱数量没有减少(也就是复利),并且时间足够长,就一定可以跑赢CPI。 因为金钱本身是一种货币计量单位,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比如100元钞票,它本身只是表示我有一百块钱等价的服务或者商品待售。但是如果我去银行兑换,银行告诉我,由于通涨,现在的100元钱,购买力只有85元了。也就是说,这一百元钱原本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需要85元才能买到。这多出来的15元,就是通涨带来的损失。 所以无论把钱放在哪个钱包里,只要不放错,都是会贬值的。 不过,放在不同地方,贬值的速度可能会有不同。
假设你放着的一笔钱,因为各种原因,一年的收益是-2%。而当年的CPI却是6%。那么这笔钱实际上就亏了4%+2%=6%。而这6%的亏损,是因为资金的实际收益为负值导致的。如果你放这笔钱的初衷只是为了比CPI增长的快;而现在却亏钱了,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你的这笔钱这一年至少需要6%的收益,才能弥补CPI上涨带来的损失。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年的收益率都正比于CPI涨幅。毕竟市场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进行波动。所以就需要一个锚来做参考。这个参考物就需要能够随着通胀的变化而变动,且变动方向与CPI一致。
为了便于计算和统计,我们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参考物。 假设今年的CPI是6%,GDP增长率是7%,央行加息幅度是3%。同时,假定明年物价水平仍然会维持在6%。
首先,根据费雪效应,我们可以计算出明年的名义GDP增长率为9%。然后我们再根据宏观经济知识知道,GDP的增长最终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来源于需求和需求的扩张;另外一部分来源于供给和供给的压缩。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出:
其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是需求拉动的三个组成部分。 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就能分别算出来,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然后,我们再看各自的收益率: 银行存款利率=1+3%=1.03 年化收益率1.03^1=1.03 股票年化收益率≈0 债券年化收益率=3.82% 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6.86% 我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基准利率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系来比较各个资产收益率的。并不是说明年我们要把利率调整到这个数字。事实上,不管是7%的GDP增长率还是6%的CPI都是很难变化的。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调整利率使资金供给和需求相匹配从而实现这些数值。 这样对比起来,基金整体的收益率明显跑赢了GDP增速和CPI。而且,从长期来看,基金收益率大概率是能大于CPI的。
当然,也会存在短期的情况,比如2010年和2014年(详见上图),当GDP增长较快时,CPI增长也较多,此时如果不放宽货币政策,资金供给跟不上需求,基金就会短期出现负收益甚至大跌的可能。但这并不改变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