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分哪些角色?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在《演员请就位》中看到了李少红导演的片段解释,感觉非常适合拿来解答这个问题!(先给大家剧透一下这期的内容哈) 节目里李少红导演和主演们(赵薇、郭敬明等)讨论了角色的类型,他们归纳了三类:
1. 情节推动者
2. 情绪引导者;
3. 信息传递者。
首先说明这三类角色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往往一个角色既是“情节推动者”又是“情绪引导者”,或者能同时扮演几个角色……而一个角色能不能被演绎好,关键在于角色本身以及这个角色在故事中的意义。
接下来想谈谈自己对这三个角色的理解~
首先是“情节推动者”,我认为这一类角色的存在主要是推进故事发展、交代人物关系、提供故事背景等…他们的台词通常比较重要,是故事线索的汇集点或重要信息的传达者。 以《还珠》中的一集来举例吧——小燕子和紫薇被皇帝赐婚给尔康和永琪,这一幕在剧中正好被尔泰看到,于是尔泰决定向心上人紫薇表白。这一段戏的关键词是“赐婚”,这是全剧的一个重要剧情转折,同时也开启了“尔泰单相思”的剧情线,所以“赐婚”这一场景对于整部电视剧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要提到的是“情绪引导者”——这一类角色主要的作用在于引发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而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 我个人认为这一类角色是最难演好的,因为观众很容易对这类角色产生代入感,一旦演技出现破绽就会被瞬间抓包……以《橘子红了》中的一个片段来举例吧,秀禾为了阻止容耀宗娶别人,以死相逼。这里秀禾的情绪由一开始的“哀求”到“绝望”再到最后的“崩溃”,如果演技不到位就很容易成为“笑话”。
最后来讲讲“信息传递者”,这一类角色往往是“无用”的,因为他们不会直接推动叙事的发展,而是通过旁白、独白等等方式来暗示或是告知读者/观众一些信息。但是他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观众入戏,让故事富有真实性。 以我为例,在看小说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角色我会格外注意,甚至会反复品读他们的句子,因为他们的“存在价值”不在于多重要的戏份而是对于他们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认同。
举个例子吧,在《红楼梦》中史湘云就很好地起到了“信息传递者”的作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