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如何投资理财?
“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基金呢,你投资的方法正确吗”,这是最近我听到最多的问题了。 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92年女,在四大行之一的银行工作(非金融),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开始接触基金,现在手上持有80多只基金,累计收益154% 我买的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也就是基金经理通过选股来获取超额收益的基金产品。
对于普通人来说,挑选到好基的确不容易,我经过不断地摸索,研究,试错,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当然还比较粗浅),就是“自下而上选基金”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选出优秀的基金经理,然后找出该经理管理的所有产品,从中选择一个或几只进行定投或一次性买入操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1、这里的优秀基金经理是指近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高于15% 的基金经理;
2、我选取的基金都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因为这类基金才能筛选出真正的“牛人”,也只有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基金经理的水平。而被动型的基金由于跟踪指数,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水平都能使净值呈现为正增长,所以不能作为我们筛选的目标。 以工银瑞信的袁芳为例,她的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就是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这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均回报高达31.39 % (统计区间:2014.3-2019.6 ) ,远远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和同类基金,因此她算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
除了看基金经理整体的表现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风格稳定性。如果一只基金的业绩一直跟涨,没有波动,那么要么说明该类型的基金不适合中长期投资,或是该基金的管理有漏洞。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选择,我们将最终敲定的基金近期的涨幅拉出来与沪深300指数进行对比。如果能跟得上大盘,且具备超越大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初步认定是该基金值得投资。
最后,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基金都做好基本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过往的回撤情况来决定该基金是否与我们匹配。 做好以上几点之后,我们的理财规划就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执行和监控的过程啦!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怎样选择基金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我们使用哪种工具和方法,投资的本质永远不变。我们还是要回归到经济的基本面中去,尽量规避人性中的弱点去做出科学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