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的味道重?
鸡!必须鸡! 首先,我们得确定“味道”的定义是什么? 中医理论中,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五味的“味”也指食物尝起来的滋味。 而在动物界中,“味”的意思似乎更接近生理性味觉,即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被化生为各种氨基酸和有机酸,进而刺激味蕾产生的感觉。不同物种间味觉感受器所识别的化学分子是有差别的[1-3]。 所以,从理论上说,同一种食物的味觉感知会因为进食者的差异而大小不一(尽管差别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但实际上,影响味觉感知的因素非常多,包括:饮食习惯、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等。以“甜”为例,孕妇特别敏感,儿童则比成人更偏好甜味。以味觉感知来衡量“味道轻重”是没有意义的。
但人们还是倾向于用“味道轻重”来形容对食物品评的结果。那么,这些描述真的是客观的吗? 前面说到,不同物种间味觉感受器识别的化学分子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对于某些食草动物很美味的化合物,对食肉动物而言未必如此。所以,以味觉感知来讨论“味道轻重”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味道轻重”更多地是一种个人主观体验。例如在品尝咖啡时,有的人觉得焦香味浓郁是美味佳肴,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香味却令其反感。这种个人生理上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某种食物口味的“标准”难以统一确立。
尽管如此,我们在平时谈论“味道轻重”的时候,仍然会下意识地以自己作为参照系来评判食物。此时,味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对食品感官检验的研究发现,口腔是嗅觉与味觉共同作用的器官。当嗅到令人愉悦的气味,嘴巴里可能会泛起甜甜的回味。这种由气味触发的甜蜜回味可能是因为嗅觉系统对芳香物质的敏感性升高所致[4]。 而让人讨厌的异味很可能抑制味觉感受器,从而让人对带有异味的食材产生排斥反应。通过鼻腔闻到的气味其实是大脑接收器对气味分子进行二次加工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大脑对特定气味的敏感性,来改善其对特定气味(如油烟味、酒精味等)的厌恶反应,以此提高饮食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