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五行是什么?
先秦时代的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所决定的。 战国末年成书的《黄帝内经》则进一步认为,人体也是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五官(目耳口鼻)、四肢(手上下肢)、体表(皮肉筋骨)等器官组成的,并且体内外有着相对应的五行关系。其中,五脏分为两部分,心肺居上部为阳,肝肾居下部为阴;六腑中只有大肠和小肠归中医的五行系统,而其他四腑皆归于经络系统。
同时,《黄帝内经》还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表现都有五态,即怒喜思悲恐忧,并相应地影响着五脏功能。 例如,愤怒导致肝气过亢而导致病变时有“怒则气上”之说;悲伤引起肺气耗损而有“悲则气消”之论。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根据病人的“证候”,也就是当前所呈现的病态表现,再结合病人的五行归属来加以综合判断分析,然后确定治则治方。 这种用五行学说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我国祖先智慧的体现,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它仍然对我们的医疗实践起着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