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有哪些名人?
现在去福寿园,就是给逝者一个安身之处而已了。不过,在建设初期,这里的确是按照“乐园”的标准来设计的。 1930年,法国天主教主教、社会学家贾乐神父来到上海,看到租界里洋人墓地昂贵且条件简陋,许多华人因贫穷而无法安葬亲人,便萌发了建造“华人之墓”的想法。
他多次访问当地名流,如银行家曹鸿猷(曹锦秋的父亲)、杜月笙等,获得他们的支持。1932年,由贾乐主教和曹鸿猷出资,占地4.5万平方米的“福佑路墓地”开始施工。由于当时处于战乱时期,物资紧缺,建材昂贵,所以工程进展缓慢。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墓地才初步建成。1960年,因为修建黄河大堤,需要移址重建,部分墓地被迁往苏州。
虽然经历过两次大地震以及多次瘟疫,上海福寿园还是保留了不少名人骨灰。 解放前迁入的知名人士有: 国际著名钢琴大师、作曲家殷承宗;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起草者田汉; 中国近代文学之父、文学家吴宓; 民国总理熊希龄及其夫人毛彦文; 民国总统徐世昌;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开拓者”霍英东; 民国传奇女侠、武术名家关玉玲;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郑观应; 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蔡元培; 民国才女林徽音…… 这些名人的故事,有的可歌可泣,有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