绱字五行属什么?
汉字,是至今通用文字中,唯一一种象形文字(虽然古文字研究学界对“象形”的概念还有争论)。 也就是说,“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五行理论中,“形”与“色”也是密切相关的——这可以从甲骨文的“色”字看出端倪。 所以从五行的角度看文字,字形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字义、读音、书写方式等也会影响五行判断)。
以“水”为例,“水”的字形有“氵”“氷”“冫”(冰),其中,“冫”属阴,故“水”为阴;“氵”和“氷”都属阳,但“阝”在“水”中属阴(从“仌”的“氷”),“口”在“水”中属阳(“氵”)。 “土”字有“丶”“士”“土”,其中,“丶”属阴,“士”属阳。“土”字本为阳,但加了“丶”后变为阴,说明“土”最忌“阴”。 类似的,“金”有“钅”“金”,“钅”属阳,“金”属阴。
现在来看“绱”字五行的争议性。 “绱”字的字形为“衤”“尙”,其中,“衤”为阴,“尙”属阳。 “礻”是一个特殊字体的“示”字——“示”表示祭祀,其字根多为吉祥之意如“祖”“宗”“神”等等,可见“礻”属阳。 而“绱”字的意思与脚有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履也”——就是鞋子!鞋子属于足部,因此“绱”属阴。 但这里出现了矛盾。因为“衣”属阴,但是“裳”却属阳。(参见“衣”“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里的“阴”“阳”指的都是“象形”,而字形最重要的原则是“以意拟形”。即如果字形像某物,那么它就可以被归属于该物所在的阴阳属性。
具体到“衣”“裳”二字,因为“衣”的形状近似“倒着的‘人’”,而“裳”的形状近似“正‘人’,且下面有一短横”,这样按照“以意拟形”的原则,“衣”“裳”二字的形状就被分到了不同的阴阳里。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舒”“缓”两个字上,这里不再赘述。 我觉得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金文(大篆)和甲骨文(小篆)的形近字太多,而现代学者造字又受现代汉语影响较大,使得汉字的形近字越来越多(现代学者为了造字方便,常取形近字做偏旁),导致古人划分阴阳的标准在今天的汉字系统中变得混乱了——这种情况还可以见于“高”“顶”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