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去了哪里?
1、先明确一点,我国的M2确实有增长,但GDP的实际增长率更高(见上图),也就是说,我国的名义GDP也是稳步增长的;而同时期美国的M2和GDP的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难发现,无论我国还是美国,M2/GDP的比值都是缓慢下降的,这说明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都在不断稀释社会中现有的实际财富。
2、至于你说的“钱”到底去哪里了,从数据上看,显然是流入了生产领域,也就是企业手中的钱变多了,因为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资金规模都在扩大,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无非是居民和企业存款,所以说你的“钱”其实是被企业借走了,不过企业拿到钱后用于何处,那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了。
3、其实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视角,就是观察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M0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可以发现近30年来,虽然M0一直在增加,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说明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并没有想象中多,那么所谓的“物价上涨”也就成了必然。如果将这些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按比例分配到个人手上,那么每个人手上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都会相应减少,相当于我们把钱从银行储蓄或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地方转移到生产部门,即所谓“钱变少了”的现象,但这仅仅是名义数值上的变化。
中国存在大量货币沉淀或被套牢的现象,这是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的货币沉淀,实体经济的资本开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实体经济回报率越来越低,企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贡献降低,这正是近几年来中小企业普遍困难的根源。
在货币沉淀的情况下,由于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部分资金则进入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虚拟经济部门,甚至非法经济,比如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参与p2p“跑路”等。
货币沉淀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货币现象,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所在。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陷阱之中,未来中国经济要想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解决货币沉淀问题,否则实体经济很难有复苏的一天。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首先,中央政府要有能力并且有必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将目前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主的考核改为“经济增长速度”和“民生改善”两方面都兼顾的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从追求短期“政绩”转变为追求长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改变一些地方过度投资“铁公基”,形成大量政府性债务,进而造成货币沉淀的问题。
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增长转向消费与投资平衡增长上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改变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倒挂”的现状,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问题。
第三,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放宽民间资本在多个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减轻货币沉淀给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