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字属于哪五行?
《康熙字典》里,“败”有如下释义: 又《集韵》宾帅切,音惫。《前漢·溝洫志》引《詩》曰:“江之漢之,无日不敗。”《註》水潰曰敗。疏曰:此壞烂之名,以喻水利之盡。 又叶北意切,音敝。《張載·七賢詩》:“嵇康不能免,李陵安足悲。我欲見仁者,其奈窮髮違。西風一何烈,枯草多蒼蠅。徘徊東籬下,日暮無所為。” 以上均来源于古籍,由此可知,“败”字在古時候的五行屬性為火(相)或土(生)。
然而時至今日,《康熙字典》卻已被學者們公認為“舊時的字典”、“已經過時了”[1]。我嘗試著用现代學者的說法來解釋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闡明一點:文字的五行属性,並不是由文字的本意決定的,而是由使用这文字的人们的期望值所影響的。 如果一個人名為“張敗武”,“敗”字就代表了他的一顆勝利之心;如果一個人名為“曹成功”,那麼“成”字就代表了他的成功。 同樣的道理,一个名字如果含有“败”字,那麼這個名字的五行属性就屬於火行或者土行了;同理,如果名字中含有“成”字,那麼这个名字的五行属性就是金行了。
因此可得出結論:五行的屬性是由使用者而定的。 金木水火土,是被中國化學家錢三強稱為“守恆的元素”的五行[2],它們是守恆的,是因為它在化學反應裡不變。但它們在五行學中的運行却是可變的。 在人體內,腎臟功能不好會導致“水土不服”,脾臟不好則容易生“濕氣”,濕氣若積累過久則成“鬱气”,鬱氣又會阻擋陽气的升發,造成身體一系列問題(比如,頭痛、沒精神等)。 換到五行學中,這就是“湿土”阻礙了“陽火”的升發。
醫學中的“濕土”和五行學中的“湿土”其實是不一样的東西——醫學中的“濕土”指代的是脾胃內的虛寒,而五行學中的“濕土”指的是長期陰盛陽弱、寒湿內積而引起的前後陰陽不交。但這兩種“濕土”都是阻止著人的身體達到了和諧穩定狀態。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名字的五行屬土時,別忘了看看它的構成裡是否有“濕土”(形)或“乾土”(音)。如果有,那就要對這樣的名字格外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