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繁体几面五行属性?

景厚然景厚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字】迪

【偏旁】辶

【部首】辶

【笔画】7画

【字义】迪,本义是道,引导。《易·系辞下》记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里的“天地氤氲”的“氤氲”,后来写作“絪缊”或“茵缊”。这些词语的意思是阴阳二气相互凝聚,万物就在这氤氲中化生了。这种自然界的生化现象是被形容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所以引申出开始、开创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有“周王于昭,文武维周。辰维庚寅,薛伯帝女。”中的“维周”就是“开创周朝天下”的意思;又如《楚辞•离骚》中有“维路幽昧而难行兮,毕竟孰能定之?”一句的“维”也是如此。再引申一下,就可以获得“指引、教导”之义了——这大概是因为看到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欣欣向荣,人只要循着“道”前进也能如此吧。所以古文字里的“迪”常常被写成从辵(chuò)的声音。

【音】狄(dí) 、廸 (dí)

【形】阴(yīn) 阳(yáng)

【名】迪(dí) 、廸 (dì)

国晴晴国晴晴优质答主

【字形结构】

从贝、从寅,寅亦声。“寅”义为“时”,“辰时”、“卯时”、“子时”均简称“寅”。形旁“贝”指“货币”。“贝”与“寅”联合起来表示“货币流通时”。迪字有声旁有形旁的形声字。

【本字解诂】

“迪”的本字是“籴”。《尔雅·释言》:“籴,籴也。自内曰籴,从外曰粜。”《文言传》:“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一切变通事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方法。

古往今来,中国人都信奉“穷则通”的“中庸之道”,讲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变通智慧的理性民族,中国人的智慧是变通的智慧、大德的智慧。

【字义引申】

本字“籴”即买进粮食(米),表示粮食流通。《周易》曰:“商者,时也”,“交易”为“时”。“籴”字有“贝”、“寅”二字,表示交易的主品是“粮食”,粮食流通而形成“商市”。“商”,即星宿二十八宿中之——“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的第四宿——室、壁两星合称。中国古语说:“商者,时也”,“交易”为“时”。“商”对应五行时令中之“秋”,商市(集市)由此而生。人行商道,为“迪”行之道。

“迪”的本字为“籴”,即有买进粮食(米)才有卖出粮食,否则无从“粜”。籴米为“入”(即“行商”或“行进”之意,与“耕田”相反),故曰为“行道(即行商之道、商道)”。《庄子·养生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由此可知:商,即经商、行商,商在市易。“商”是五行时令中之“秋”,是交易之节,而交易之道就是经商之道或商道,人行此道即“迪”。

《说文解字》中未收“迪”字。《广韵·至韵》:“迪,行也。”《玉篇》和《类篇》也作“行进”解。《后汉书·王涣传》:“清浊而理,则政治通矣。”《文选·魏都赋》:“清浊而理,政治通也。政之所加,风化如神。”《集韵·至韵》:“迪,达也。”“达”有通畅的意思。

五行属火,因为米或粮食属于五行中“土”类,故买进粮食(米)用“米”字部旁,表示粮食流通而形成“商市”。粮食或米类之五行时令为“夏”,而“商道”在五行“秋”之时令,因为五行夏行火化,火在五行时令中为“长夏”,即夏至之后为“长夏”火令,因而五行属性为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