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五行属什么的?
《说文》中说,“霆,击也”;《玉篇》中则解释为“霆,霹雳也”。可见“霆”是指暴风、暴雨这种自然现象。那么“霄”又是什么呢?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解释道:“霄,天也。从音,肖声。”“天之诸名,从日。此云‘天’,与‘日’义别。”东汉刘熙在《释名》中也说道:“霄,昭也。日在中天,光芒昭著也。”“雨,水从云下也。一云‘水始也’。从水,爻声。”“雨,濡也。……注者曰,濡,湿也。雨者,降雨而下也。”
综上所引,“霄”的意思是天空,而“雨”则是由空中降落的水。“雷霆”指的是天空中的风、雨等自然现象;而“雨雪霏霏”中的雪,也是来自高远的天空。
古人将天地之间划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其中的“上”和“下”不是指空间的上和下,而是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参见本人文章 )。古代将太阳升起的早晨到太阳落下的傍晚这一段时间称为白天,将太阳落下的夜晚称为黑夜,合称“阴阳”。
我们现在的“物理”课所说的“光年”,其实是有问题的——古汉语中的“光”是昼夜的意思。现代考古发现,我国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光年”的计量单位。比如战国竹简《归藏·郑玄》中有“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其中“周”就是周而复始的“周”,其本意为圆形,这里代指时间;而东晋学者郭璞注解的汉代著作《水经》“河水又东北径太原县故城北……水之南北两源……”中的“水之南北两源”就用的“光”字。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同时代的希腊人却认为大地是平形的,所谓的“光线”问题是不存在的。他们建立的“几何光学”体系就无法像我们这样精确计算出“光年”这样的长度单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