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对应的五行属什么?
“时辰”是古代对不同时刻的称呼,古人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将“时辰”划分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就是现在的夜间23时至凌晨1时; “丑时”就是凌晨1时至3时;以此类推 其中“巳时”相当于上午9时至11时。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阳”“阴”的概念很重要,它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世间万物。
用阴阳来描述时辰也是很有道理的。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夜半至鸡鸣,阴之阳也;鸡鸣至平旦,阴中之阴也”。 也就是说,在十二个时辰中,“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属阳;“寅申巳亥”四个时辰属阴。而“辰戌丑未”四个时辰则属阴中之阳或是阳中之阴。 那巳时属于哪个阶段呢?它是阳还是阴呢? 实际上,巳时处于阴阳交替的时刻,或者说此时阴阳尚未定型。从阴阳的角度来讲,巳时偏阳又兼有阴。
所以古人说它“一阴始生,阳气渐盛”。 所以,在巳时这段时间里,阴阳这两种性质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比如太阳可以变成月亮,月亮也可以变成太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把巳时叫做“朝阳”或“朝阳初升”。 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在巳时这段时间,太阳光线与地面间的倾斜程度达到最大值(大约75°),此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很大。但与此同时,地球对太阳的引力最大,因此产生自转的离心力最小,所以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速度能够达到最大值。 不过这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当太阳逐渐升高,地面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多,温度不断上升的时候,空气的密度将会减小,而离心力也会随之减少。这时如果有一股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那么空气的密度会增大,从而形成风。
总之,由于阴阳在巳时处于一种交织的状态,所以在这期间内,一切事物都呈现为动态平衡,气温、湿度、光照等等都在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