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连属什么?

蔡姝函蔡姝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五行的属性,一般有以下五种说法: 1.木火土金水——汉代的五行说。《淮南子》和《尚书纬》等书都采用这种说法; 2.金木水火土——汉代人用古代的五行学说解释干支的性质时所采取的说法。因为“位”在西方而金属性为白,所以又称“金木水火土”为“五德”或称“五行”; 3.金木水火土土— —魏晋时代的五行说。如曹魏时代的高堂隆认为“五行”是“大衍之数”,并强调水、火的本性是“阴”与“阳”(见《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南朝宋时的张湛曾提出过这种看法,但并没有引起后人注意; 4.金水木火土- –南北朝时的五行说。东晋的郭璞把古人所说的“五德”解释成五行生克的关系,并把它们称为正德、革德、信德、义德、义德。他又在《葬书》中把“五行”概括为金、木、水、火四种“德”,以作为判断山向吉凶的依据之一; 5.金水木火土― 一隋唐间的五行说。唐代的刘禹锡在他的著作里,除沿用前人的“五行”概念外,还首次使用了这一观点来表示事物的“五种性质”。刘禹锡在《天论》中说:“天之本论者,谓五者行也。行乎无端谓之如,化而成物谓之命,形乎变化谓之象,系乎阴阳之理谓之数……推类以明之,则五者,天地人之伦也。”

这些不同属性的五行说为什么产生呢?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古代学者为了研究自然界的各种运动,特别是人们观察到的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不得不借助于当时能够找到的最通俗的概念——— “五行”——–来进行分类,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不同的分法。 第二,古代思想家们为了使“五行”学说更符合当时的哲学体系结构,不得不对这五种物质加以定性,从而也出现了上列的不同定性的说法。第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为了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民众的支持,又不得不在宣传“五德”学说时用民众熟悉的东西作比喻,于是也就产生了“五德”中的前三德和后二德的“相克”、 “相息”关系以及它们的含义了。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和思想家们都把五行看作是天、地、人互相感应的基础,他们根据五行的不同特性将世界万象分为不同类别,以说明世界的起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证其伦理秩序和政治结构的合理性。例如,以五行相生关系来说明帝王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五行有五德,分别是水是润下的,火是炎上的,木是曲直的,意思是能屈能伸的,金是从革的,就是变革的意思,土是稼穑的就是播种收获的意思。”这就是最早关于五行的记载。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五行解释为“五行即五方,五色,五味,五声”,其中北方黑色,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中央黄色;草木花卉的颜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甘、酸、苦、辛、咸,也是味道的五种基本类型,宫、商、角、徵、羽则为五音的名称。五行说在古代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变迁。 根据这个理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基本元素中的一个,而且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在不断地循环往复之中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动态平衡。

钟茂春钟茂春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点笼统,是问哪几个字之间存在五行关系吗? 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可以这样回答你.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字符,一个字节=八个二进制数,每个字符都有十个属性值(0到9),这些属性值代表了这十个字符所对应的时间、月份等,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会有五行属性为吉利的组合或凶的组合,比如1月23日6时5分8秒这样的数值有木火土金水五个属性值且都吉利,就形成了五行相生;而反过来在4-7日的时候却只有水金两个属性的数字出现,因此形成水火不相容...等等一系列规律。 所以这种问题最好还是用软件来计算一下比较好,软件能够进行大量的运算和统计分析工作,人脑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计算机的速度要比人快很多很多倍!推荐使用《八字在线排盘》网站计算,这是免费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