垚是什么五行?
《康熙字典·土部》曰:“垚,土高貌。从土,尧声。”解释为土壤之高貌。字形取自象形字“高”的变形。 《中华大字典·土部》曰:“垚(yáo),土之高也、土之多也。从土、尧声。”解释同上。还引了东汉许慎的解说,即“垚,高也,多亦作堯。” 《汉语大词典》第五卷第2435页解释道: “垚,①土堆、土坟。②古‘尧’字的异体。” 并注“旧亦作“嶢”、“嶤”。均读yáo。”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860页解释道
①【垚】yáo 土高:~土。②同“尧”③[yáo]④[yáo] 《康熙字典·土部》指出,该字“今俗作尧”。也就是说现在的字体是“尧”,而非“垚”。这应该是因为简化字的原因。我查了对的版本《康熙字典》(北京出版社1967年第一版),以及《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75年修订版),都是把“垚”写成“尧”。 但是《辞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却是另一个样子,上面写着“垚,音遥。同‘尧’。”并且在该页下面,还有两个注释,其一是“垚,或作‘遥’’”,其二是“垚,古文‘尧’字。”可见,至少在民国时期,“垚”“尧”是不通的。而为什么《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都写“尧”呢?因为这两个工具书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提倡简化汉字,所以“垚”被简成“尧”,并收录在《新华字典》中。而《辞海》收录的这个字则是繁体的“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