铉属于五行属什么?
铉,读(xuàn)。 从玉,玄声。本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器具;一种像磬的乐器。 《礼记·檀弓下》:“君举弦而鼓之。”郑玄注:“弦,谓瑟也。”唐孔颖达疏:“谓将举乐之时,主者先陈设瑟。”
又《广雅·释器》:“簧,谓之弦。”王念孙《广雅疏证》:“笙簧之簧字,即从瑟得音。” 以上两条资料说明,古代的弦和现在的弦不是同一概念。古书上所谓的弦是乐器上的弦,也就是演奏用的琴、瑟之类的弦。
那么,什么是乐器呢?《礼记·月令》:“修祭祀,命百官,典司民。”郑玄注:“五声教之,宫、商、角、徵、羽也。八音,鼓、鼗、桴、管、弦、匏、土、革也。”可见西周时的乐器为十二类,以丝带为弦的有琴、瑟之类,以竹木为筒或簧片发声的有管、埙之类。这十二类乐器,在孔子时代大约已经定型了。 至战国时代,弦乐器的类别增加了,除了琴、瑟之外,有箜篌、筝等,见荀子《乐论》:“今夫箜篌,方肩圆腹,隆鼻凤尾,能听善应,此椎钟之所宜。”
到了汉代,弦乐器又有增加,除了琴、瑟、箜篌以外,还有箫、排箫、笙、筝等,《汉书·枚乘传》:“弹吹洞萧。”“列肆唱讴,游鱼出听。”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汉武帝得卢氏女弟,爱之。帝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卢夫人,来授帝琴,帝觉,而琴在枕边。”卢夫人所进献的琴就是竽而不是笙。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记载:“筝,秦声,六弦五柱。”这是现存文献中关于古筝形状的最早记录。
古人所说的弦,其实是专指琴、瑟一类弦乐器的弦,并非后世所泛称的琴弦。这个名称一直继续到现在。 现在再回到问题本身,姓源出于姬姓,是黄帝后裔,以国名为姓。春秋时的晋国公族大夫魏氏,是唐尧后裔,他的十世祖魏颗,立下功勋,被周襄王赏赐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的命名叫做魏邑,简称魏。后来魏国强大起来,周王把王妹思齐封给魏文侯,号为太妃,魏国称为上邦。
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魏国又称梁国。魏国经过变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梁国有一个贵族名叫公孙衍,他主张合纵六国以抗秦,号称大梁人,著名战术家,人称“犀首”。梁国另一贵族宋卿,在秦赵斗争中站在赵国一边,多次使秦失败,是为“昭王”。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的贤臣良相,他们所在的国都在历史上被称为梁或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