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的五行是什么?
1、“骞”字的五行是木 2、因为古文字“骞”上面是“马”,下面是“高”,所以“骞”字五行属于木,这个结论在《康熙字典》里可以查到验证。 比如,康熙字典中[页]部[骞]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骞”字本作“骞”,《易》作“騫”。《说文》云:“骞,高也。从马,聲。”凡馬之高馳謂之騫。
3、但是为什么用繁体字写的“骞”(上面是“馬”不是“午”)的五行却是火呢? 这个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火生土”;而上面的“馬”属于“午”的异形字,也就是古代的“馬”和“午”经常互换使用。 比如,甲骨文的「馬」就是这样的: 金文的「馬」也是如此: 小篆的「馬」变成了这样: 而甲金的「午」是这样的: 金文的「午」是这样的: 小篆的「午」变成了这样: 所以,当用到「马」或者「午」的时候,它们就都代表火五行的意思了。“午”和“马”所在的部首都属于火的部首。
4、那为何用简化汉字写的"骞"(上面是“午”)的五行却是水呢? 根据《康熙字典》,“午”的五行应该是属火的。那么“骞”(上面是“午”)的五行也应该属火。 但是这是以现代观点看待简化和繁化的问题。其实这种“简化的字五行归繁化的字五行”的情况在古代是有据可循的。
因为在古代,“马”“牛”“羊”“犬”等字属于“象形”字,而“午”“羊”“酉”“西”等字属于“会意”字。所谓“象形”就是字形像某个具体事物的形状,“会意”就是将两个字形拼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含义。
在《康熙字典》里就能找到例证:“午,马武切,九画,火。……凡午名,皆象马之形。”“酉,古文‘酒’字,七画,水。……酉字本象酒器。” 这也就意味着在古代,一些“象形字”是作为“偏正式结构”使用的,而一些“会意字”是作为“上下结构”使用的。(当然,古文字很多是“合体造字法”,这里为了说明方便,假定“象形字”为独体结构)
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午”的本义是指“午”字下面一横的形象,也就是说“午”字下面的部分在古代其实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用的。而上面一部分相当于“帽子”,整个“午”字相当于“戴帽子的这个人”,因此“午”的五行为火。 而到了现在,由于文字书写水平的降低,大多数人的“午”字都写成下面这样: 由于“象形”的特点丧失,现在的“午”字已经属于纯粹会意的文字了,因此在五行归属上应该属于水。
同理可推,上面的“馬”字如果是作为“偏正式结构”的话,五行属木无疑;而如果作为“上下结构”,则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