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几个月吃什么长高?
宝宝在3岁内,尤其是1岁前,每年至少要增长6厘米; 4岁到青春期以前,每一年增长5-7cm; 进入青春期后,男生长高速度会明显加快,女生会相对慢一些。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身高90%由遗传因素决定,剩下10%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所以孩子是否能长得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父母基因中的身高潜能。 如果父母身材矮小,那么孩子也大概率不会太高。 而后天能影响身高的外在因素中,营养、运动、睡眠占70%的作用,剩下的30%才与内分泌、性腺激素有关。 但父母千万不要因此就放任不管,因为“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这句话虽然概括了后天因素的重要性,但也暗示着先天因素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孩子能否长高大比例取决于父母! 在育儿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纠正自己“顺其自然就好”“还早呢,急什么”的错误观点,在孩子身高上“下血本”。
一、均衡膳食,荤素搭配 宝宝在3岁前,尤其是1岁前,饮食原则是“一日三餐”,不能给孩子吃太过精致的米面,应该多吃粗粮。 因为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中,过于精致的食物会造成孩子肠胃负担,导致营养跟不上。 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但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给宝宝吃的食物不宜太单一,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二、保证睡眠,远离熬夜 宝宝在3岁之前,每天晚上要保证在8点就睡觉,最晚不超过9点。 因为孩子生长发育有“生物钟”,如果到点不睡,就会影响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阻碍生长发育。 并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第二天的情绪,导致孩子哭闹、发脾气。 孩子睡得越早,身体长得越快;睡得越充足,精神状态越好。
三、加强运动,锻炼骨骼 除了睡眠和饮食外,适量运动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爸爸妈妈可以在闲暇时,多带宝宝去户外跑一跑、跳一跳、玩一玩,促进骨骼的生长。 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宝宝微微出汗为宜。 当宝宝3岁时,父母可以带他去医院测量一下骨龄,看看宝宝的生长曲线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只要父母做到合理膳食、科学断奶、及时补钙、定期监测,就能让宝宝拥有一副健康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