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如果单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或者说后)积累的最重要的财富是劳动力。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制度最大特点就是能把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进行全局配置,尽管效率很低。在工业化建设中,依靠庞大的非市场机制(行政命令),把全要素生产率调动起来,进行大规模重化工业建设。尽管期间也有反复和调整,但总的方向没变。
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放开市场,鼓励要素市场化配置,另一方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通过“两头在外”的模式实现工业化延续。在这期间积累的财富除了资金、技术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因为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理,而这一切最终体现的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所以这一方面财富的增长是很显眼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贡献。 但我认为劳动力的贡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与土地、资本等要素不同,一国的劳动力总是有限的,特别是中国人均GDP目前还处在世界下等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有比较优势。而这个优势的取得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由此引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发育成长,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灵活度越来越高。这既是中国经济独特之处,也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因为在其他国家(甚至包括发达国家)要实现类似我国的快速经济增长,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