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字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很多人对于五行这个概念,只是听别人讲,或者自己在网上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说到五行,得从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说起。 古人观察太阳、月亮和五星的运行规律,把宇宙划分为五个区域(五大行星的方位),称之为“五方”;同时把恒星划为八个区域,称为“八极”。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名称:东为苍龙,南为朱雀,西为白虎,北为玄武(龟蛇合体),中为天。在二十八宿中,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分布于苍龙的躯体和头部,有牛郎星(河鼓二)、织女星与牵牛星(河鼓一)分布在织女的肩头和手臂上,有火星(荧惑)、木星(岁星)、水星(辰星)金火、土星(镇星)分布对应着二十八宿的其他各个部位。 为了记录日月星辰的位置,古人还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以每十五天为一个周期循环,与现在的公历基本一致。
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日子,这些日子用“干支纪日法”标记出来,就有了“农历”这一天书。 每个月有一个“月首”,也就是一个月开始的日子,这一天通常都是朔日,即月亮最暗的那一天,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则是“月终”或“月底”,指的是月末最后一天。
每年都有一个“年首”和“年底”,分别是指每年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而我们所说的春节,就是农历的年首。 有了日历和计时的工具,人们就可以通过观测计算来了解宇宙的运行情况——这就是古天文测时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古人发现,无论天地人还是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联系,这种联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真实存在。而这种互相关联又互为作用的系统,可以用一个抽象的符号进行表示,这个符号就是“阴阳”。 事物可以分为阴阳两类,阳代表着刚强,火热,干燥等性质,阴代表着柔软,寒凉,湿润等等性质。事物可以分阴阳,自然现象也有阴阳之分,比如日出日落(阴阳消长),白天黑夜(阴阳对立),夏季冬季(阴阳平衡)等等。 五行的起源,应该跟上古时代的天文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观测天象是五行研究的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五行逐渐脱离了具体的天文含义,而成为一种代表万物属性的符号。 这就是五行学说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