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暑是怎么做好吃?

迟月阳迟月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凉】是怎么定义的呢?是温度的凉还是食材本身很凉呢?如果说是放凉了再吃的美食,那可太多了。绿豆汤、西瓜、汽水……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凉”食了。 至于说【暑】又是怎么定义的呢?是夏天高温的天气还是以荔枝为代表的南方夏季时令水果?事实上,这些都属于中国古人对“凉”“暑”二字的定义范畴。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没有任何含义上的联系了(除了“酷暑”这一词)。所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题主所说的“凉暑”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实际意义的组合字。

不过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生活在西北农村时流传的一种“凉糕”,或许可以算符合题意的答案吧。 先秦时期的秦越人就已经掌握了制作“凉糕”的方法,《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指的就是这种食物。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也多次提到这种食物。到了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录了一种治疗中暑的食物方,即“乌梅糖”。其做法是将乌梅和砂糖一起煮成浓糖水,冷却后放进冰箱冷藏,喝的时候舀出一碗,拌入薄荷叶末饮用即可。这应该是最早的“饮料冰淇淋”了吧!

而我在小时候经常喝的“凉糕”制作方法其实相当复杂,要经过浸泡、蒸煮、晾晒、搅拌、烧柴火、扬滤、发酵、熬煮、沉淀、冷冻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

将大米粉用清水调匀,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变成糊状,趁热装入一个特制的陶罐里,加盖,等到完全冷却后就结成固体了。接下来要把它拿到院子里暴晒(或者用炉子烘烤),直到表面干燥变得紧绷,用手摸起来感到硬邦邦的时候就成功了。具体干燥的时间根据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春秋冬三季需要一天时间,而盛夏则必须连续烘烤两天以上才行。 等它彻底冷却之后,开始最花工夫的加工环节——那就是要用木棒不停地捣碎,一直要到其中大部分已呈粉末状态为止。

做好的凉糕颜色雪白,吃起来冰凉滑嫩,非常可口。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因此有很好的嚼劲,并不会像现在的冰淇淋那样咬起来软绵绵的。至于味道嘛,因为我是甘肃人,从小吃不惯甜食,所以对这味道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倒是小学同学们普遍觉得这是人间美味,每次放学都嚷嚷着要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