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企业股权结构?
一、简单例子说明股权结构重要性 假定A公司有股东两名(设甲和乙),注册资本100万元,分别出资70万和30万。 又假设乙不想干了,想把他的股份转给甲,怎么转呢? 很简单,把30万交给甲,由甲替乙持股即可——因为甲已经替乙持股三年了嘛,这时候股权结构变成这样: 假如后来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比如亏了50万,那么这个公司的净资产就是-50万: 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营,需要继续追加投资,这时甲就拿出了25万,加上原来出的70万,合计95万,而乙之前已经交了30万,所以甲又拿了65万替乙持股: 到这里,如果甲想退出,他把股份全部转让给乙,那么乙就得把甲之前出的95万拿回来,再加上他自己的30万,共125万退还给甲;另外,公司以前的亏损也得由乙承担,即乙要补齐50万的亏损额。
上述计算中,我们忽略了所得税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现金的流出都要计入所得税的应税收入,须缴纳一定的税款。 当然,公司除了减少资本金之外,还可以向其他企业借入资金来应付临时性的资金周转需要,但在本质上这与增资没有区别,都需要按规定支付利息并按时归还本金。 二、如何量化股权结构 前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股权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如何进行量化分析。 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先找出其所有者的股权分布情况,一般通过“股本结构”这一栏目可以找到(如附图),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少数股东权益的比例(注意与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区别)。
除上市公司整体水平外,我们还需要知道各个行业的平均股权结构情况,为此我们可以搜索相关报告。以“行业”为关键词在百度文库搜索,能找到大量关于行业股权结构的资料。 以房地产为例,根据《中国房地产研究报告》,目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前四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6%,而房地产非上市公司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4.2%。这与我们平时感觉到的“人治”色彩比较浓重的房地产企业的特征相吻合。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无法获取其全部股东信息,我们只能计算出单个股东所持股份比例,然后利用简单统计方法算出其平均数。而对于已上市的企业来说,单就股权结构而论,其实很难得到一个绝对量化的指标值。因为股权结构的好坏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具体的事例以及所处的阶段。
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可能更强调的是股权结构的刚性,也就是所谓的“同股同权”;而对于成熟期企业,可能需要的是股权结构的柔性,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引入新的股东进入内部治理结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给予股权结构这样一种模糊的概念,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