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的五行意思是什么?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或者说五种物质)。 在古代,人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是不正确的。 但是,用“五行”来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时,它又是成立的。例如“生气勃勃”“流金铄石”“五行缺木”“心如死灰”等等,就都是用五行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的。 五行就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了。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密切而稳定的。人们将这种关系抽象出来,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加以概括说明。 肝属木,脾属土,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
在正常状态下,这些脏腑彼此协调,以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状态。 当某一种或多种脏腑出现异常时,可以出现某一脏腑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于是就会出现“火旺”“土厚”“金水相克”“木火刑克”等等病机。
由于中医更关注整体的调节,所以虽然强调了某一脏某一腑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其他不重要。而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各个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