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五行属什么生肖?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世界观,指世界是由五种物质组成,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互相作用,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运行。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描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却不相袭,长生久视矣。” 这里提到的四时就是春秋冬夏,也就是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其中春分夏至立秋霜降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等节气都属于阳,清明谷雨立 秋白露秋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风霜降小雪大雪冬至立春雨水等等属于阴。每年有24个节气,一周有7天,一月有5周。因此每个季节分为3个月,每三个月有60天,每一天分上午下午晚上12个时辰(2个小时为一时辰)。 古人发现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正好对应着自然界与人类生理上的周期变化。所以中医把五行运用到对疾病的治疗上,根据患者的出生时间的天干地支计算出患者身体的五行,然后配合中医理论中五脏之间的关系,给予针对性治疗。
现在的人没有多少人知道农历和公历的区别。还有的人分不清东西南北。其实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的位置变化来分辨方向。而现代人总是习惯看地图认方向。这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判断方向要看的星体是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因为它们始终如一的不停地绕着北极星旋转。我们站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北斗七星像一把扫帚,北极星在正上方。如果晚上不知道东南西北,就看看哪颗星靠近北斗七星,哪颗星就在你的正面(南面)。当然这是在无月黑夜的观测结果。
而在有月的白天,就要观察北斗七星和太阳的位置。当北斗七星出现在东方时,说明太阳已经在南方了;反之,当北斗七星出现在西方时,太阳一定是在北方。 下面我引用一篇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内容,来说明五行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人身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之胜,寒雨冰凝,流溢清池,三焦气化,温病乃起。太阴之胜,热气浮游,寒湿化雨,流溢 川谷。少阳司泉,湿热敷布,云气高隆,湿化不 止。阳明盛热,湿气内郁,咳喘痰嗽,头痛眩晕。太阳之胜,寒气收急,息积胸中,咳唾喘满。厥阴之不胜,母郁子刑。风郁内生,四肢烦倦,阳气不伸,厥逆上泄,赤色汗出。少阴之 不胜,心火内郁,烦躁口渴,心神不安,梦遗溺血。太阴之不服,土实热发,口干舌旱,宜消渴饮水。少阳之不振,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目眩头 痛。阳明之不运,燥屎坚结,腹满便秘,皮肤枯槁。太阳之不衰,寒水 泛滥,肺虚气喘,尿黄便干。少阴之微热,脉动细弱,精神萎靡,小便频数。厥阴之病,脉微弱,呼吸气 短。太阴之胜,脾土壅塞,吞酸呕吐,泄泻痢疾。少阳之主,胸满气短,发热汗出。阳明之络,气血不行,经筋不通,肢体麻木。太阳之标,颈项强直,腰脊疼痛。少阴之阴,虚阳上浮,小便清白。厥阴之阳,亢而不制,肝阳上越,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