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结局是什么意思?
先给结论,在故事中,“我”是凶手;在现实中,“我”是被害者。 (一) 《客人》作为一个微小说,情节可以说非常简单。一个深夜里,一位不速之客来到家中拜访却惨遭杀害,而整个故事就围绕这个被杀之人展开叙述。
既然是凶杀案,那自然就有嫌疑人和证据。文中出现过的有嫌疑的人分别包括: “我”——叙述者、被害人 林小姐——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 小A——第二个发现死者的人 老B——第一个怀疑“我”杀人的人 警察——第二个怀疑“我”杀人的人 至于这五位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我”暗恋林小姐,林小姐暗恋“我”,小A是大侦探,老B是个坏警察,他和另外两人都有仇。
接下来重点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凶手是谁。 首先排除“我”。 在故事结尾处,“我”之所以承认自己杀了人,是为了让林小姐停止自责(“我”不想让林小姐因为自己的感情而毁了自己的前途)。 “我”之所以说是自己杀了客人,实际是想把真正的凶手告诉林小姐,让她去告发,毕竟“我”是人证;但林小姐却以为“我”是真的承认了罪行。
所以从“我”的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言,没有一句真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的话。 那么谁是这个谜案的凶手呢? 从叙述者的视角来看,他应该是知道真象的。
第一, 他提到大侦探和小警察对“我”的指控是有根据的,“我”确实有过失;第二, 他提到了警犬,说明“我”身上确实有嫌疑;第三, 他提到了指纹,而“我”确实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除了“我”以外,别人都不知道“我”有偷东西的癖好)。 叙述者既然都知道,为何不说? 为什么要编造一个完全没有根据的谎言(我是被鬼迷了心窍才说的那句“那个人的指甲缝里插着一根长长的头发”)呢? 因为他的身份是叙述者!他要做的就是用一种类似上帝视角的冷漠来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那他就不是叙述者了。
由此可认定,大侦探是小侦探的爸爸,老坏人是一名警官(否则他怎么进得了监狱),而林姑娘则是我的女朋友…… 而你,正在阅读这篇短篇小说的你,正是偷头发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