磎五行属什么?
磎(xī )字来源于汉字部首“山”,本意为山上岩石处。《集韵》中记,“磎,石坂也。”《玉篇·山部》中也有解释,“磎,石厓也。”磎字古音读xiē,且形意与岩字十分相近。古人还将磎字用于人名、地名中。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则将磎字归入“溪”部,读音为 xī。
磎字最早当作“岩”的简称。从字形上看,“巖”“岩石”“岩壁”等字均从“嵒”得声,而“嵒”字又和“巉”字通用,因此这些字可以互训。如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中就有“岩石”之“岩”,作“嵒”;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小石城山记》中有“岩”,亦作“嵒”;清代文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四十回中也有“岩石”之“岩”,仍作“嵒”。
除了“巖”“岩石”“岩壁”等词汇外,我们至今还使用的“岩浆”“岩层”“岩棉”“岩盐”等词语中也含有“岩”字。其实古时这些词中的“岩”字都作“喦”“巗”“巖”或“嵁”,是“巖”字的异体。
“硿”“嶙峋”“嵚崟”“峥嶸”“嵯峨”“嶕峣”“岧岈”“崟崟”“巃嵸”“巃嵴”等词汇中同样含有“巖”字,而且这里的“巖”字都作“嵒”。此外在古代还有“岩”作“巖”的用法,如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第一卷中就有“巖”字作“巖”;宋代罗大经撰著的《鹤林玉露》卷十三中也有“巖”字作“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