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了几年?
按GDP平减指数,1978 年只有 0.5644 (以 2009 年价格计算);到 2013 年已经涨到 1.7853(以 1978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 9.7%!这还是官方的数据,如果算上物价上涨、隐性失业和经济停滞,实际增速应该更高。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劳动力供给的充裕,二是体制的低端。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同样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和效率低下问题,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从 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市场力量被激发出来,同时人口红利也开始释放,中国的经济开始了迅速的增长。
目前,中国仍然维持着世界贸易总额最大进出口国、外汇储备最大的货币发行国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力量将不断释放,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国际环境多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继续利用好两方面的优势,同时在体制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消除结构性障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大国,在全球经济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回顾七十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52年的4.4%提升到2018年的15.5%,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1978年-2018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9.4%,居世界之首。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其主要表征指标——gdp的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与社会主义新型经济体制的勃发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和结构转型两个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5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10.5%,从1.3万亿美元升至9.6万亿美元;从2013-2018年的五年间平均增速达7.1%。
经济增速相对减缓,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从城镇化中期转入后期阶段,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占比达55%以上)过渡。结构转型时期经济增速下降是自然规律。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较高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