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在五行中属什么?

龚有婷龚有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对“瑟”字的解释为:“琴,二十五弦谓之瑟。”段玉裁注曰:“谓其弦多而横列,似今之古筝也。古者琴、瑟均二十弦。自琴增为二十五弦,则瑟亦增为二十五弦矣。”“瑟”最初与“琴”一样,都是二十五弦的乐器。只不过后来琴增加了五根弦,成了现在的七弦琴;瑟没有增加,因此仍是二十五弦,且仍保留至今。所以,从弦数的多少可以区分琴和瑟。 还可以从形状上来区分琴、瑟。古人制作琴瑟的时候,有规有矩,很有讲究。《礼记•曲礼上》中说:“琴长四尺五寸。”现代琴家的经验数据是:古琴一般长不过1.2米,最大不超过1.5米。而据传瑟最长可达二丈(40尺)。当然,这么大的瑟很难想象是实心。可能是将许多琴排在一起,形成一种立体的效果。就像乐队中的竖琴,是将一排排琴齿并置而成。至于形状,瑟与琴差不多,都是首尾相衔,上下叠压的。所不同的只是每排琴弦的数量。

另外,根据考古发现,先秦时期的琴、瑟不仅形制相近,而且弹拨的指法也是相同的。到汉代以后,两才有别的迹象了。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提到了“弹琴”这一技艺,说明此时已经有人开始专门学习弹奏古琴了。同样在东汉,王充的《论衡•率性篇》中提到“夫琴者,圣人之器也……士无故不撤琴……琴有闲适之感,有安佚之音……”这显然是指琴而不是瑟了。南朝梁的萧统在《文选序》中也说了类似的话:“故琴欲其圆,圆则旋律利;瑟欲其清,清则声韵亮。”这里虽然兼指琴瑟,然而总的意思却是以琴为主了。唐宋以后的诗词中,提及琴的多,提及瑟的少。这就更证明琴已经逐渐取代瑟而成为主流乐器,

毛玉然毛玉然优质答主

琴,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它在古代被称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中国文人素养之首,可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古琴,亦称为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其实,古琴的名字中,为什么非得加上一个“古”字呢,难道还有“今琴”或者“新琴”吗?当然不是,我国的古琴一直就只有一种样式,音色和名称。之所以有“古”字,是相对我国另一个有琴字的乐器“古筝”来说的。

古筝最早被称为筝,因和古琴一同出现于春秋战国之交,而有“古”字加以区别。古琴本就只有这一形式,从古到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不必加字区别。我们只要记住,古琴是古老、历史悠久的意思;而古筝是区别于另一种琴类乐器的名称就好了。

古琴音色深沉,浑厚,古朴,幽静,通透,淡远,蕴藉,清和,细腻,圆融……,是所有乐器中美妙的乐器,能够使人心平气和,使繁杂的欲望得到平息,而回归平和,静谧,和乐之境。琴道是天人和合之至道,是人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音乐艺术,因此琴道在中国有着超乎音乐艺术的境界。

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五行之中属金。古人称琴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之“丝”。实际上琴桐木为面,梓木作底或以杉木为之。琴身以桐木属金,金以坤土内黄为中,琴尾焦尾属火,圆形龙池属水,长方形凤沼属土,属木材的腰腹属木,岳山焦尾属火,琴弦是由蚕丝做成,也有的用铜丝做成,也是属金。所以说琴是集“金木水火土”五行于一身的乐器。

《乐纬》曰:“五弦象五行也”。东汉蔡邕在《琴操》中记述,琴长三尺六寸一分,上广四寸五分,前三后二,前阔后狭,法乾坤之象也。说明琴体制作也合于自然之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