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鸡好吃还是酱料好吃?
首先,“白斩”这个词就有问题。白斩鸡并不是“白斩”出来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也不是用“斩”来杀的,因为被斩掉的是头部和脚,而翅膀是和鸡腿相连的,不可能被斩断(你想想,如果翅膀被斩掉了还会连在骨头上吗)。所以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白烹鸡”“白水煮鸡”或者“白水鸡”。 至于这个做法嘛……其实是中国最早的盐腌法(或者说是酱渍法)的来源之一,可以追溯到周代甚至更久。《礼记·内则》就记载了周代的贵族是怎么吃盐腌过的鸡肉的:“凡鸡曰宰,鸡夜鸣,拂晓即宰之,谓之旦宰。昼鸣,中宰。”不过这里的“鸡”是现在所说的土鸡,也就是散养的麻羽鸡、黄羽鸡等。由于这些鸡现在已属于野味,所以这种吃法现在已经很罕见了。 现在“白斩”一词一般指的就是“白水煮鸡”或者“白水鸡”了,这种制作方法比较常见,很多文章里也说这种做法来自广东或香港。不过我看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在我国南方除了广东、港台地区之外,还有两地方言里的“斩”字读音与普通话不同,而不是像普通话一样读作zhǎn。在广东的广州、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的新竹、苗栗等地,这个“斩”字都是读作zǐ。而在福建的中部和西部,甚至江西南部的一些地区,这个“斩”字也是读作z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广义的南方方言区,“白斩”就是“白烹”“白水煮”的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白蒸”这个词也经常被用到,不过它的含义跟“白斩”可不一样。根据我的了解,这似乎指的是在碗里面放点姜葱,把整只鸡浸没在沸水当中,盖上盖子蒸透的做法。据说这种吃法起源于上海,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上海菜的代表之一。我本人并没有吃过这种食物,因此在文中没有配图,还请见谅。 如果只说味道的话那自然是白煮的正宗,但如果要说独特之处及受欢迎程度的话那无疑是蘸水鸡最胜一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