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对肺部有何作用?
吸入氧气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与氧气的功效有关,而气体药物进入机体后发挥功效的主要器官在呼吸道和肺泡。 因此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吸入氧气作用于呼吸道、肺部的药理及临床相关研究。 一、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吸气后气体交换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表面的微肺泡内[1-2]。 吸入氧气能够显著降低动物实验性高浓度一氧化碳(CO)中毒引起的小鼠死亡 [3];减少低氧血症诱发的高碳酸血症大鼠肺损伤[4];改善急性化学物吸入性肺炎的肺功能指标,如肺通气量和弥散量[5];提高家兔经鼻导管给氧情况下血中HbO2和SO2的含量,以及动脉血乳酸含量[6];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气道黏液分泌,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二、对黏膜下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吸入氧气可直接刺激呼吸中枢,通过脑缺氧性改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从而获得氧气供应[7];也可以通过刺激上呼吸道神经末梢,抑制延髓吸气神经元,导致呼气肌群活动增加,从而产生吸气运动[8]。还有研究发现,吸入氧气可以调节支气管扩张药对气管支气管神经的反应,从而起到调控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9]。 因此吸入氧气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吸入氧气能明显降低烧伤患者血中促炎细胞因子IL-6的水平,进而可能延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发展[10];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防止细菌感染,保护肺功能;还可影响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增强抗感染免疫效果[11]。 但有学者认为,吸入氧气可能会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反而会加重机体损伤。如何平衡吸入氧气导致的机体免疫反应可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其他研究还在进展中 除了上述作用外,目前还发现吸入氧气可以通过调节血管通透性[5]、抗氧化应激[6]、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对于不同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群,吸烟者,COPD患者,吸入氧气所带来的生理效应可能存在差异。今后的研究中可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人群,以寻找更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