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的作用原理?
1、局部麻醉药的分类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分为酰胺类,苯胺类,磺胺类,阿片类和其他类等五类(详见下表) 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是酰胺类和苯胺类药物作用机理,其它类药物的研究也有较多报道。现主要介绍这两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酰胺类
1950年,英国化学家Bennett和法国化学家Cachin分别发现了苯基乙胺类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procaine)和司布林(sparteine);之后美国又先后开发了丁卡因(dicaine)和托品卡因(tropicane)等。目前常用局麻药中多数属于苯胺类或苯基乙胺类局麻剂。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可以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NA+ channel)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神经元冲动的传导。
1.1 通过抑制钠电流
当药物浓度较低时,它们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介导的钙离子信号通路先激活磷酯酶C(PLC),使细胞内Ca2+增加,随后激活蛋白激酶,最终使磷酸化神经传递素(neurotransmitters)减少,从而抑制了Na+通道,产生局部麻醉效应。
1.2 通过释放谷氨酸抑制Na+通道 当药物浓度较高时,局麻药可直接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结合而使其抑制,也可能与突触囊泡上的钠通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另外,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可能先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亚单位结合,继而触发抑制性GABA能氨基酸能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通过NMDA受体抑制Na+通路上行,最终发挥局部麻醉作用。
3、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嗜睡等,多出现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短时间内,停药后可逐渐恢复。另外还可出现口干,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预防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可嘱患者适量饮水,并给予吸氧;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