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皮有什么作用?
中药名称:桂(《本经》)、肉桂(《别录》)、玉桂(《雷公炮炙论》)、桂枝(《医学启源》)、海蟾桂(《汤液醪醴集》),别名:桂枝叶(《中国药典》)。 药物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或肉桂的嫩枝。秋季采收;亦可摘取嫩枝叶,阴干或蒸后干燥。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圆锥形,少呈圆柱形,高1~2m。表面红棕色至褐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枝痕和鳞片,中心部较平坦,有圆形或椭圆形叶痕,略凹陷。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至淡棕色,可见散在的棕黄色油点。气味芳香浓郁。 以体壮、枝密、色艳、气浓者为佳。主产于广东、广西。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为浅棕黄色的类圆形细胞和扁卵圆形的油脂细胞。
油脂细胞呈扁卵圆形状或不规则状,直径50~60μm,壁极厚,孔沟不明显,有的细胞内含橙红色或红棕色颗粒;偶见圆形或长圆形淀粉粒。可见草酸钙针晶束。
[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其中含有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80%左右。还含苯丙烯酮(phenylacrylic acid)、莰烯(camphene)、对甲氧基桂皮酸(4-methoxycinnamic acid)等。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能增强脑功能,提高学习能力,改善记忆力。可减少神经损伤所致的脑组织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和致癌等多种生理活性。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树脂、鞣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药用部位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和枝叶。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大毒。入心、肝、肾三脏。
[功能主治]补元阳,益气血,暖脾胃,祛寒湿,治虚劳症寒证,寒痹,风湿流注疼痛,中风瘫痪,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3~9g,入煎剂宜先煎0.5h,以泻其毒。
注意 阴虚发热者忌服。孕妇禁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附方
①治阳虚自汗: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肉桂6g,附子6g。水煎服。②治气虚水肿: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肉桂6g。水煎服。③治脾虚泄泻: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扁豆10g,山药10g,陈皮6g,砂仁6g,厚朴6g,肉桂6g。水煎服。④治脾肺虚寒喘咳:党参10g,黄芪10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肉桂6g,制半夏10g。水煎服。⑤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麻黄6g,杏仁10g,生姜3片,紫苏子10g,白芥子6g,肉桂6g,浙贝母10g。水煎服。⑥治虚寒胃痛:丁香6g,肉桂6g,肉豆蔻6g,益智仁6g,木香6g,黄连3g。研末,开水冲泡,频服。⑦治痛经:生姜50g,艾叶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6g。水煎服。⑧治小儿惊风:天南星6g,全蝎6g,天麻6g,钩藤6g,薄荷6g,地龙6g,肉桂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