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在五行是什么?
《五经正义》“然则一日之内,凡有四时,何也?曰:一日之中,阴阳分布,各有其时;平旦阳气升而阴气降,故曰黎明。日中阴阳各半,故曰正午。日昳阳气衰,阴气盛,故曰黄昏。人定阳极盛,阴极微,故曰午夜。” 《黄帝内经》云:“平旦人气生,日中人气长,日西人气消,日东人气寂。”“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 据此,晨属阳,午属阴,夜属阴。
《尔雅·释天》:“昏,黄昏。” “昧,莫也。” “晏,晚也。” “晡,薄暮、傍晚。” “夕,日落也。”“暮,日落时。” “晻,日没也。”“晏,日晏兮。”——由此,从昼向夜转变的过程为: 清晨——上午——午后——黄昏——夜晚。
古人根据一天之内的阴阳变化把这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用十二地支表示,分别为: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其中前六个时辰属于白昼,后六个时辰属于黑夜。 由于白天和黑天的划分是以子时作为界限的,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子时又被称为“初更”,最后一个时辰亥时则被称为“末更”,半夜子时和午时则分别称为“二更”和“三更”。 所以,从时间上来讲,晨是早晨,午是正午,夜则是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