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有多少年历史?
198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组织发行国债和证券,并在全国几个大城市先后设立了六个交易所,这是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也是我国股票市场萌芽的标志之一(当时仅限于国库券交易); 1990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上证所主要经营的是上市公司股份的经纪业务、代理发行和兑付政府债券业务以及机构投资者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等;深交所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上市资源培育基地,主要功能是上市资源的储备和培育;
1992年开始,国内出现了第一批证券公司,如国信、招商、西南、东北、山西等;同时,各地陆续成立了130多家城市信用协会,负责本地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交易配资和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中登记开户,并代管账户资产。
1995年,国务院颁布《证券法》;同年,我国启动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1996年,沪深两市率先推出股票期货合约; 1997年,中金所正式成立,同期,上清所成立(上海清算所的前身);
1999年起,股权分置改革拉开序幕; 2001年和2004年,上证综指分别站上2245点和6000点; 2006年,国有股减持开始实施; 2006年至2007年间,沪深两市共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因巨额资金占用、虚假陈述等多种原因而被退市; 2008年金融危机中,沪指一度探底到1664点; 2010年后,新股IPO速度明显加快,融资数量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2015年,A股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势,至年末收于2925.54; 2016年起至今,在去产能、去库存、去库存背景下,A股呈现震荡格局。